【中国网评】人权议题只是美国进行国际斗争的手段
当地时间2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停止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供资金。同时,特朗普还宣布,未来禁止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提供资金,要求美国国务卿对美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成员资格进行审查,包括评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以及是否支持美国利益,分析该组织内是否存在反犹太主义或反以色列情绪。
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美国就曾频繁“退群”“毁约”。2018年6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美国时任驻联合国大使黑利给出的理由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以及“无法有效保护人权”。当时,美国还退出了《巴黎协定》、“伊核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导条约》、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组织或协定。如今,继2025年1月20日上任当日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巴黎协定》之后,特朗普再次吹响了“退群”号角。
此外,自行政令发布之日起180天内,美国国务卿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协商,“对美国加入并提供任何类型资金或其他支持的所有国际政府间组织及美国加入的所有公约和条约进行审查,以确定哪些组织、公约和条约违背了美国的利益,以及这些组织、公约或条约是否可以改革”“审查结束后,国务卿应向总统报告调查结果,并就美国是否应退出任何此类组织、公约或条约提出建议”。也就是说,当前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仅是美国新一轮“退群潮”的开始,而非终点。
对于美国此番再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特朗普的理由是“联合国一些机构和组织偏离了使命,违背了美国利益,攻击我们的盟友并宣扬反犹太主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保护了侵犯人权者,允许他们利用该组织来保护自己免受审查”。在白宫网站同日发布的所谓“事实说明”中,美国又给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贴上了“反美组织”标签,指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未能履行其使命,成为犯下可怕侵犯人权行为国家的保护机构”“对以色列存在偏见,在理事会议事过程中不公平且不公正地关注以色列”,并借机老调重弹地污蔑伊朗、中国和古巴等国“侵犯和践踏人权”。
显然,白宫给出的“退群”理由,特别是所谓“审查”,充满了美式“傲慢与偏见”。作为联合国系统内的政府间机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由47个成员国组成,专责在全球范围内加强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工作,解决侵犯人权的状况并就此提出建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运作过程中虽不完美,但总体而言,它既是各国就人权议题进行坦诚交流、建设性对话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重要机制。美国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恶意指责,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参加联合国人权机制方面的实用主义和霸道作风。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只有在符合美国利益时,才会被美国认定为“国际规则的化身”,承认其“重要作用”,并参加机构的相关活动。显然,人权议题只是美国进行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人权高专办等用作舆论攻击、外交围攻他国的工具。如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届会期间恶意炒作涉疆、涉藏问题,并以此裹挟盟友对中国搞围攻。当发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脱离美国掌控或认为已经“违背美国利益”之时,美国便对其横加指责,甚至贴上“反美组织”的标签,编织各种上不了台面的由头为自身“退群”开脱。美国两次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均拿以色列说事,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对待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国际人权机构时的霸道作派。
保护和促进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美国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发挥大国应有的担当,在保护和促进全球人权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并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制公正客观地开展工作。动辄“毁约”“退群”,或将人权理事会等联合国人权机制作为政治操弄和阵营对抗的角斗场,均是不负责任之举。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