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以中国担当助力世界进步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04-03 11:31:14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王秋怡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契合人类共同发展需求,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站在人类前途命运高度,将各国前途命运联系起来的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导变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具体实践,进而发展为日益完善的科学体系,创新性地提出了全球治理方案,推动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开创新局面,更彰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挑战的责任感、使命感。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这一重要理念经受住时间的磨砺与实践的考验,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为解决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给出强而有力的中国回答,用中国色彩为世界描绘了绚丽蓝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断深化构建,彰显胸怀天下的中国抉择,为实现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凸显共商共建的中国担当。

1、彰显胸怀天下的中国抉择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把握国内、国外发展大势,客观理性看待人类发展前途与命运,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切实需要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所选择的一条胸怀天下的道路。这条道路不仅关乎现在,更关乎未来,不仅关乎中国,更关乎世界。这条道路也体现了中国倡导和平与发展、提倡合作共赢的鲜明主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秩序深度重塑,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不少国家陷入困境,大国博弈愈演愈烈。如何应对大变局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可能性及不确定性,成为每个国家必须思考和回答的历史性难题。与西方一些国家畏惧自身实力下降、不断推行零和博弈不同,中国选择了一条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谋和平、共发展的道路,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是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合共生、美美与共”价值观的继承和弘扬。中国人民始终强调与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始终强调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互通交流、和衷共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开拓全球治理新局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二是立足对当前国际秩序的重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建设一个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以改善所谓“自由国际秩序”的失序和分裂状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启发性思维回应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普遍诉求。三是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蕴含的“人民”思想有其深刻内涵,它跨越地域、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边界,不仅着眼于解决中国自身的问题,同时还要为人类的未来发展作出深远贡献。

2、为实现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不仅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国家,而且有信心、有能力同世界各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主张世界命运共同掌握;主张各国均衡发展,弥合发展鸿沟,消除南北差异;倡导从大局出发,顺应世界潮流,以长远目光对抗发展潮流中的逆流。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共同发展,主张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中国积极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健全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多边平台和机制,与各方共同设立上海合作组织等重要国际合作机制,共同打造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为促进地区、国家等层面的多双边合作作出积极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共同发展,主张实现均衡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共同发展,促进公平普惠。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存在较大的脆弱性,存在着南北分化严重的风险。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同舟共济,缩小南北差异,弥合发展鸿沟,促进全球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强调的共同发展,倡导实现长远发展。所谓长远发展,一方面指的是不可短视,不可为了眼前的目标和利益忽视子孙后代、人类未来的发展与前途,强调从国家和人类社会的全盘出发,站在历史高度通盘考虑全局。另一方面,实现长远发展应顺势而为,只有顺应人类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真正回应人民的呼声,发展之路才能走得长远。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世界潮流中,总有一些逆流存在,逆全球化、冷战思维、小院高墙等逆流的出现使世界的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增加,存在令人担忧的风险。只有倡导和谋求长远发展,才能在全球发展大潮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3、凸显共商共建的中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时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大国博弈竞争激烈,各类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面对这些困境,中国依然恪守共赢共享的自我担当。

  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权威地位,并以联合国作为推行自我担当的重要平台。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积极向联合国各机构提供捐款,积极承担国际责任与义务。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中方主动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中国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疫情暴发仅半年,中国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物资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防疫物资。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第二大维和摊款国。30多年来,中国已派出维和人员5万余人次,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中国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地区与全球的和平。在非洲地区,中国在达尔富尔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致力于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在中东地区,中国提出中东安全稳定的五点倡议;卡塔尔断交危机中,中国劝和促谈的立场和主张赢得了阿、卡双方的高度赞同;在伊核问题上,中国参与六方会谈坚持“冲突对抗不是解决方法,对话协商才是正确途径”的处理原则;针对巴以冲突,中国推动巴以和平进程,坚持“只要巴以问题还未彻底解决,中方劝和促谈脚步就不会停下”,为地区提供交流平台。在亚洲,针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中国政府积极斡旋,促成六方会谈,始终坚持政治解决的正确方向,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发生冲突,中国开展周边外交,积极劝和促谈,努力构建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在拉丁美洲,中国支持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积极践行《宣布拉美和加勒比为和平区的公告》承诺,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妥善处理。

  面对新形势下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不断叠加的挑战,中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在气候治理方面,引导和推动《巴黎协定》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积极参加国际海事组织、金砖国家会议等框架下气候议题磋商谈判;加强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在网络安全方面,中国主张加大网络空间国际治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了《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提升了网络安全治理的有效性。中国始终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加强与能源宪章组织和国际能源署的合作,提出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发展思路。中国积极支持各国打击恐怖主义,支持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决议,推动落实《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中国先后批准加入多个全球性国际反恐公约,积极参与国际刑警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秋怡,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