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揭开西方对外政策双重标准的虚伪面纱

2025-04-14 09:32:56来源:法治日报环球法治作者:万孝笑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部分西方国家惯常站在所谓人类文明的高地,基于自身利益需要对非西方国家大搞双重标准。西方对外政策的双重标准根植于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逻辑预设,体现了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内含单边追求霸权利益的政治图谋。西方国家这种虚伪和傲慢的双标做法,不仅严重侵蚀了全球治理的公平性与合法性,动摇了多边主义的理念与制度基础,更在深层次上冲击了国际信任体系,加剧了世界的分裂与动荡。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全球治理风险日益增加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客观理性地认识西方对外政策的逻辑陷阱,揭开包裹在漏洞百出的“双标灯塔”外的遮羞布。

  西方对外政策以“维护人权”之名干涉他国内政

  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摆脱政治化思维、秉持普遍理性的态度是全球人权善治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长久以来,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和霸权地位,以选择性而非普遍性的方式对待人权问题,以双重而非客观标准评价人权状况,将人权异化为政治博弈和国际斗争的工具。美西方国家对巴以冲突和俄乌冲突的差异化干预,即是一个典型例证。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多次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加沙停火的行动努力,对盟友以色列制造的人道主义灾难置若罔闻。当应对俄乌战争问题时,美国又以“人权卫士”自居,在国际舆论场上谴责俄罗斯侵犯人权,将符合西方阵营利益的伤亡视为悲剧。西方国家所宣称的“人权高于主权”“保护的责任”,都建基于对人权概念的抽象化理解,违背人权与主权的辩证统一逻辑,不过是借“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的伪善口号。

  西方国家还精心构建了一套利己性的人权标准体系,并以这套西式标准污蔑打压他国,强制输出西方人权价值观。美国年复一年发布《国别人权报告》将与西式标准有差异的状况统统归为“侵犯人权”,编织捏造系列涉疆谎言,却唯独不顾自身人权状况劣迹斑斑。年均逾四万例的枪支暴力惨案、根深蒂固的种族压迫体系、关塔那摩监狱持续二十载的虐囚黑幕,这些都在拷问着“人权判官”的道义正当性,暴露出美国对己一套对人一套的虚伪双标底色。2025年2月4日,特朗普政府再次戏剧化宣布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指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存在偏见”,并借机老调重弹地污蔑伊朗、中国和古巴等国践踏人权。显然,美国在乎的只有自己的政治私利,人权理事会也仅是其政治操弄的角斗场和地缘政治利益的牺牲品。

  西方对外政策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谋求霸权利益

  国际规则理应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但西方对外政策却以西方价值观为认知标准,以西方所选、所指的规则为规则的“国际秩序”,对国际法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双标态度。在国际经贸领域,西方国家将“市场文明标准”作为政治工具,通过对经济规则的“灵活解读”遏制打压非西方国家企业,为无端无理的贸易制裁披上制度性外衣。例如,美国滥用“长臂管辖”,频繁编织借口对中国输美产品征加关税,却指责中国反外国制裁法“破坏自由贸易”;欧盟对美国和自身对新兴绿色产业的巨额补贴充耳不闻,却指责中国“严重扭曲市场”。西方国家早已将“自由”异化为单向的利益收割,资本扩张是隐藏于西式贸易自由化的核心内容。

  在环境保护的议题上,西方国家依然沿袭“例外论”的霸权逻辑,一边在国际社会号召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环境保护之名占据道德高地,一边随意“退群”毁约,逃避国际责任、违反国际道义。美国在签署《京都议定书》后仍放任自身碳排放量快速增长,反复退出《巴黎协定》,长期游离于《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多边环境条约之外,严重损害了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瓦尔特所言,美国只要认为不利于己,就自行忽略、逃避或改变秩序规则。美国应该坦白,心里认的就是“强权即公理”。事实表明,西方对外政策所奉行的强权逻辑和自私自利的国际秩序观,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质疑与反对。若西方国家在制定对外政策方面继续持虚伪的双重标准做法,只会使自身声誉和形象陷入愈发尴尬的境地。

  西方对外政策以“多边主义”之名推行单边主义

  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和行动方式,多边主义对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西方国家不断曲解多边主义的真正内涵,以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和“唯我独尊”的国际体系等级观推行伪多边主义,打着“回归多边主义”的旗号行使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近年来,美国广泛采取“小圈子的多边主义”外交行动,以集体行动、国家安全为伪装,打造了明显针对中国的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排他性小团体,通过塑造阵营大搞意识形态对抗。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还将国际组织异化为维护地缘政治利益的武器,将胁迫之手伸向世贸组织、国际经济金融机构,导致国际机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的治理效能不断降低。

  一边高喊着“建设可持续、有弹性和公平的未来”的动听口号,一边以西方为中心“筑墙设垒”、建立以价值观为界的“俱乐部”式多边倡议,是西方国家对外政策伪多边主义的底层逻辑。以西式多边主义为标准评判战略对手,利用舆论优势为非西方国家贴上“威胁多边主义”的标签,则是西方国家占据道义高地的惯用伎俩。例如,在“全球南方”议题上,美西方媒体将中国塑造为“全球南方”的群体外成员的“他者”,渲染与助长“中国威胁论”,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合作设置障碍。多边主义不是资本扩张的挡箭牌,而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场。在国际权力结构深刻变迁的背景下,西方对外政策需趁早卸下伪装、放弃冷战思维,让多边主义回归其“共商共建共享”的本质要义。

  当“人权”沦为干涉他国内政的利剑,“国际规则”异化为霸权利益的护身符,“多边主义”退化为阵营对抗的遮羞布,西方对外政策的双重标准便在其精心粉饰的“道德高地”下显露出赤裸的虚伪性。当前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全球南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世界正期待着开启真正的“全球治理”。西方国家对外政策所奉行的“强权即公理”的霸权理念,注定与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背道而驰。西方国家若继续沉溺于双重标准的幻象,终将在自我编织的“规则迷宫”中失去时代的坐标。

  (作者系湖北大学法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