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2025年

2025-06-16 10:06:18来源:《人权》杂志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1月

1月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明确了弹性退休的办理程序、基本养老金领取等内容。从2025年1月1日起,我国将用15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60周岁延迟到63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50周岁、55周岁,分别延迟到55周岁、58周岁。实施弹性退休,是我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适应劳动者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的工作生活安排需要。

1月2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研究中心由外交学院主建,旨在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术研究、资政建言、宣传宣介和人才培养,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理论、政策、话语和人才支持,更好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月3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国铁集团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对春节期间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作出部署安排。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实物慰问和精神慰问相结合的方式,大规模开展“送温暖”活动。

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发布。意见从养老服务网络、服务形态等方面提出目标和路径,更好保障近3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享幸福晚年。这是我国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

1月7日,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和中国妇女研究会在京召开“回顾95世妇会 迎接2025年全球妇女峰会”专家座谈会,邀请亲历95世妇会并长期致力于中国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事业的专家,共同回溯95世妇会盛况、交流亲历感受、研讨95世妇会召开30年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月7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者医疗保障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地要落实持居住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放开非本地户籍的灵活就业人员在常住地、就业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1月9日,中国版权协会主办题为“中美之间的发展权之争”的远集坊第七十一期活动,特别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汪习根,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和女童歧视问题工作组专家陆海娜等三位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美之间的发展权之争,探讨中国在积极推进本国人权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权保障作出的贡献。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致欢迎词,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主持本期活动。106.2万人通过中国人权网、腾讯、网易、搜狐、爱奇艺、咪咕、优酷、抖音、快手、百度、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观看了本期活动的同步直播。

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5件依法惩治农村黑恶犯罪典型案例,聚焦农村地区重点行业领域,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家族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推动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最高法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确保农村安宁稳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1月1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推动治理欠薪典型案例。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依法打击、从严惩处恶意欠薪犯罪,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依法批准逮捕612件617人,同比上升17.2%、16.9%;依法受理审查起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2,892件3,473人,同比上升4.3%、5.4%;依法提起公诉1,495件1,866人,同比上升4.4%、7.3%。

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纲要是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以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任务的国家行动计划,是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顶层制度安排。

1月20日,退役军人事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规范》。工作规范明确,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工作综合考虑退役军人生活困难程度、服现役期间所作贡献和现实表现,同等困难条件下向参战、获得功勋荣誉表彰、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的退役军人倾斜,树立服役贡献越大、关爱帮扶越好的鲜明导向。

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着眼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若干领域提出了主要目标。

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5件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典型案例,进一步强化劳动者权益法治保障,指导各地执法司法机关做深做实治理欠薪相关工作。2020年至2024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6,200余件、生效判决人数6,200余人。

1月23日,民政部等18部门印发了《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办法》,规范困境儿童个人信息使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维护合法权益。

1月27日,民政部发布《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行业标准,这是国家层面关于家庭养老床位的首个服务标准,对于促进家庭养老床位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月

2月10日,经各地自主申报、省级推荐、网络公示等环节,教育部认定61个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验的任务为拓展特殊教育学段服务,扩大特殊教育服务对象,强化特殊教育质量建设,加强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等四方面。实验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

2月10日,国务院公布《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

2月12日,国家网信办公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自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办法对合规审计活动的开展、合规审计机构的选择、合规审计的频次、个人信息处理者和专业机构在合规审计中的义务等作出细化规定,旨在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开展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提供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范,提升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合法合规水平,保护个人信息权益。

2月1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宣介会在埃及首都开罗成功举办。埃中友协副主席希夫尼、埃及社会团结部部长顾问阿布艾什、埃及共产党总书记阿德利、埃及集团党副总书记法拉杰等出席宣介会并与交流团成员展开深入交流。

2月20日至21日,全国信访局长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提出,要以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为主线,着力推进信访部门政治机关建设、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突出矛盾化解、信访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五项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新时代新征程信访工作新局面。

2月21日,中国外交部与瑞士联邦外交部在北京共同举行第13次中国与瑞士人权对话。双方均认为对话坦诚深入,取得了增进了解、增信释疑的预期效果,愿探讨在多边人权、司法、残疾人权利等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2月23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新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介会在阿曼首都马斯喀特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疆文史馆、新疆大学有关人员等组成的新疆文化交流团,全面生动地介绍了近年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方面取得的各项成就,阿曼各界友好人士出席宣介会并与交流团成员展开深入交流。

2月24日至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中国新疆文化交流团访问阿联酋,其间与阿联酋趋势研究与咨询中心、阿联邦国民议会外事委员会(世界穆斯林社区理事会)、阿联酋通讯社座谈交流,在迪拜大学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交流团还与在阿新疆籍侨胞进行了座谈。

2月2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高级别会议发表致辞。王毅表示,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坚持正确人权观,推动改革和完善全球人权治理。要铭记初心使命、维护公平正义、坚持交流互鉴,以人类前途为怀、以各国福祉为念,中国将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姿态参与国际人权合作,与各方共同开创全球人权事业美好的未来。

2月2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举行人权主流化问题年度高级别主题会议,纪念1995年举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周年。众多与会嘉宾和代表高度评价《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里程碑意义,认为其始终是全球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动蓝图。他们还呼吁各方继续积极推动妇女和女童权利发展,将《北京宣言》精神持续转化为实践成果。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作为世界杰出妇女代表以视频方式做主旨发言,介绍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和成就。

2月24日至4月4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作为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具有特别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中国人权研究会围绕信息化建设助力人权司法保障、中国企业出海践行性别平等与妇女权利保护、中国新疆住房权保障新成就、中国西藏各族群众的文化权利保障、美国枪支暴力阴影下的儿童权利危机等议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

2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从提升工程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有序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提升、强化无障碍设施建设全过程监管等方面,提出相关要求。

2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黄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25——促进全生命周期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新书发布会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学术研讨会。报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于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需要以覆盖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合力,促进发挥人口高质量发展之效能。

2月27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发布《数智化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报告2024》。报告指出,当前我国就业主要面临人岗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增长但规范性不足,要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亟需构建可信、高效的就业环境。

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促进普惠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推动服务供给提质扩面、培育发展服务机构、统筹利用存量资产、健全服务机构价格形成机制、优化综合监管与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举措。

3月

3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履行国际禁毒义务,坚持责任共担、全面均衡原则,倡导各国互帮互助、共建共享,反对相互指责、推卸责任,在做好自身禁毒工作的同时,坚定维护现行国际禁毒体系,全面深度参与国际禁毒领域重要决策,积极为毒品问题全球共治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月7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外妇女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务委员、全国妇联主席谌贻琴表示,今年是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中国将与联合国妇女署在北京合办全球妇女峰会,与国际社会共商促进新时代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大计。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共建共享一个对所有妇女、对所有人更加美好的世界。

3月7日,联合国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活动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周年对话会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中国代表李笑梅公使发言表示,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周年之际,中国将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与会嘉宾一致肯定《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里程碑意义,强调《北京宣言》通过30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催生积极变化,至今仍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全球妇女议程,呼吁各方继续团结合作,携手推进全球妇女事业。

3月10日,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9届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会议审议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落实进展。各方纷纷表示,当前全球性别平等进程遭遇挑战,中国妇女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相信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定将再次凝聚共识、加速务实行动,为促进世界妇女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期待中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使“不让任何人掉队”的愿景成为现实。

3月10日至19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代表团赴日内瓦参加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会议期间,代表团专家就数字化时代中国儿童隐私权法律保护、反恐与人权、暴力侵害儿童等主题多次做大会发言。代表团还于17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人权保障”主题边会。

3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遵守商业道德和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履行个人信息保护义务,承担社会责任,不得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侵害个人合法权益。

3月20日,针对美国官员要求美高校提供中国留学生详细信息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泛化国家安全,切实保障中国留学生正当合法权益,不得对中国留学生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女性圆桌”会议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杰出女性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北京+30”这一主题共议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

3月27日,国务院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加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岗位挖潜扩容 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实施方案》,要求加大减负稳岗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3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通知指出,专项行动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格管控试点实验项目等特定类型招生,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教育焦虑,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3月27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8届会议纪念消除种族歧视国际日研讨会中指出,个别国家仍存在根深蒂固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和种族主义问题,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个别国家以“教师爷”自居,对他国进行攻击抹黑,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工具化。

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白皮书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人民依法享有更加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

3月29日,2025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开幕。来自34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约300位驻华使节、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交流减贫经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促乡村全面振兴,共谋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道。与会嘉宾表示,消除贫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中国的减贫和发展实践可以为各国推进乡村振兴与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示。

3月31日,中国驻美国使馆发言人就美国政府发布“香港政策法报告”、对中方官员妄施制裁答记者问。发言人称,美方所谓“报告”延续抹黑香港民主法治、人权自由状况的陈词滥调,并对中国中央政府驻港机构和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妄施所谓“制裁”,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事务,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4月

4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健康起点,希望未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保障母婴健康 呵护祖国未来”。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4月8日至11日,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国际法教授及和平研究院主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单边强制措施对人权负面影响问题特别报告员阿莱娜·杜晗(Alena F.Douhan)教授在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暨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围绕制裁与人权、网络空间与人权等前沿问题为复旦大学师生带来四场学术讲座。本轮人权前沿系列讲座吸引了200余名校内外师生、国际法学者及跨学科研究者的广泛参与。

4月11日,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扶持。方案聚焦农村留守妇女中的低收入妇女、重病妇女、残疾妇女以及合法权益受侵害妇女等困难群体,聚焦该群体在就业增收、权益保障、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对加强精准关爱帮扶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4月1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聚焦社会保险、竞业限制等问题,重点明确用人单位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降低孕期女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应当补足抚恤金差额、主体不适格的竞业限制协议不具有约束力等法律适用标准。

4月16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启动。活动自4月至11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融合共享,携手同行”为主题,展示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新变化新亮点。

4月16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应邀出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学习大课堂”,围绕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权故事作专题讲座。

4月19日至20日,“2025·亚洲人权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中国、日本、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近60位人权专家参加,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论坛主题为“科技与人权”,论坛还发布了“‘亚洲人权论坛’重庆共识”。本次论坛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承办。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阅读权益保障论坛在太原市举办。论坛以“版权保障权益 科技赋能阅读”为主题,聚焦《马拉喀什条约》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深度探讨版权保障阅读权益的实践经验和科技赋能阅读的创新方向,全面保障阅读障碍者的阅读权益。

4月27日,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草案分为5编,包括总则编、污染防治编、生态保护编、绿色低碳发展编、法律责任和附则编,共1,188条。相关专家表示,以绿色低碳发展编为标志,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充分回应时代之问,推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为世界贡献环境法治建设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月28日,2025金砖国家女性领导力论坛在北京举办,与会代表共同探讨加强女性合作,凝聚“她力量”。

4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关于新冠疫情防控与病毒溯源的中方行动和立场》白皮书。白皮书全文1.4万字,除前言、结束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为新冠病毒溯源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美国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劣迹斑斑。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