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图为西班牙知华讲堂副主席兼总理事玛尔塔·蒙托罗在开幕式上致辞。
“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以“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为主题,就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人权影响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西班牙知华讲堂副主席兼总理事玛尔塔·蒙托罗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西班牙知华讲堂副主席兼总理事 玛尔塔·蒙托罗
(2025年6月25日 西班牙·马德里)
感谢各位齐聚马德里,参加此次以“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为主题的“中欧人权研讨会”。感谢诸位接受邀请参与对话,分享思考,共同构建合作新蓝图。
本次会议必将成为欧中关系、西中关系的里程碑,这得益于中国人权研究会的严谨工作和知华讲堂基金会的坚定意愿。
今天,我们重申一个信念:人类的未来不能背对中国书写。人类的数字未来离不开对话、公平与包容性的发展观。
本次研讨会见证了中国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开启的改革开放历程。这种开放既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又坚守自身特色。这项措施使中国成为二十一世纪全球发展的引擎。
在改革开放的初创岁月里,邓小平同志也许未必能预见到2025年6月25日这一天,两百余位欧中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齐聚西班牙首都共商数字时代的人权保障。但我确信他预见到人类即将迈入新纪元,世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与时俱进的发展道路,才能历久弥新。
适应性,或许是中国模式最显著的特质之一。这种模式强调个体与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而非孤立对立;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共同发展,不让任何人掉队,而非霸权与强制;坚信和平不是策略,而是原则。
今日我们齐聚于此,正因志同道合。因为我们共同关切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弱势群体权利的冲击。因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化、生活全面自动化的时代,人权需要强化、拓展、调适,而非削弱。
中国在四十年非凡发展进程中,始终以包容的态度看待世界,充分认识到各国资源不均、能力各异、机遇不同。一直以来都秉持着相互尊重、不干涉原则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理念。知华讲堂基金会同样秉持这一理念。因此,本次研讨会的目标是推动构建一个具有社会正义、尊重各民族尊严的全球数字治理体系。
几天前,中国清华大学一位老教授赠言,今日愿与诸位分享:“中国追求的是成功,而非胜利”。因为前者搭建桥梁,后者筑起高墙。成功拓展所有人的机会,而胜利往往划定赢家与输家。
在单边主义加剧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知华讲堂基金会明确表态:我们支持中国推动的共同富裕与和平发展道路。我们拒绝将世界割裂为赢家和输家的排他性霸权。我们坚信多极化的全球秩序,才能让所有文明、文化、人民都有发声之地。
当今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文主义精神——我们应当认识到算法不能替代尊严,发展不能以牺牲平等为代价,进步不应抛弃妇女、儿童、长者及全球南方的民众。
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繁荣。只有真正包容,才能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团结使我们更强大。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