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整版报道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西班牙知华讲堂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6月25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议以“数智时代背景下的人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及多个欧洲国家的百余位在人权、国际关系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姚敬致辞表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障人权,始终致力于促进人权发展,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将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中欧在人权领域保持交流对话,对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西班牙知华讲堂基金会副主席兼总理事玛尔塔·蒙托罗致辞时表示,人类的未来无法绕开中国,数字时代的未来更需要对话、公平和包容性发展观。知华讲堂基金会支持中国推进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目标,拒绝将世界割裂为赢家和输家的排他性霸权主义,支持创建多元文明共存的世界,让所有文明、所有文化、所有人民都能平等发声。
西班牙知华讲堂基金会主席马塞洛·穆尼奥斯视频致辞时表示,西班牙社会对中国在人权等方面的了解很有限且常常存在误解,知华讲堂基金会致力于向西班牙社会介绍真实的中国。他强调,在数智时代,关于中国的讨论越来越多,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社会各界能以更加清晰、深入和真实的视角看待中国。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鲁广锦视频致辞时表示,数智技术正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中国高度重视数智技术发展,实施“数字中国”战略,通过《数据安全法》等立法保障公民相关权利。中国人权研究会愿意与欧洲各界同仁一道,深化数字人权理论研究,为使人们在数字时代共享发展成果做出积极努力。
出席“2025·中欧人权研讨会”的嘉宾合影留念。欧时记者李博洋摄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人权研究院院长林维致辞时表示,数智技术为人权保障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数智时代守护人的尊严与权利,是中国和欧洲面临的共同议题。中欧社会制度不同,但是在重视人的尊严与主体地位方面具有高度的共识。
意大利-中国丝绸之路文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席梅毕娜致辞时回顾了中西方人权理念的发展路径。她指出,历史上中西方在人权观念上有着不同的起源和演变,但今天的中西方社会都面临着共同的人权挑战,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互相理解推动人权事业的共同进步,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英国工党议会上院议员尼尔·戴维森视频致辞时表示,数字化进程可能影响真相认知、社会功能及经济发展,需要通过合理监管防范负面影响,但不得损害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他强调,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中欧文明的互信与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西班牙知华讲堂青年学术团成员劳拉·苏埃罗·莫雷诺作为青年代表致辞时表示,青年群体应积极参与相关规范制定,没有完善的伦理和法律框架,隐私和人权就可能受到侵犯。她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的机构合作,证明了对话与相互理解是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基础。
国际青年组织驻联合国大使及常驻观察员丹尼尔·德尔·瓦列·布兰科致辞时表示,在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科技进步服务于公共利益和社会公正。他指出,要缩小数字鸿沟,让全球南方青年、农村和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到技术变革中,并强调青年在塑造未来中的关键作用,呼吁各方以对话、尊重和合作为基础,共同应对人权领域的新挑战,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和有温度的数字社会。
当日,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和多个平行分论坛,围绕科技发展与人权保障的关系,深入交流观点,推动中欧文明间的合作,为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类、促进共同福祉奠定了新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