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与新型治理:中国在技术公平中的角色
西班牙众议院议会局第一书记、巴塞罗那大学宪法与政治法教授
赫拉尔多·皮萨雷洛·普拉多斯
关于人权议题,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过程中探索新型治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今天我将重点探讨技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许多专家已经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既与大数据密切相关,又与硅谷的创新生态紧密相连。这种技术在资本运作层面具有天然的排他性,从而在社会层面形成了独特的特征。
毫无疑问,大数据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垄断趋势。同时,致力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企业依赖关键工具,如大数据和大数据处理中心。这进一步加剧了包括水、人力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消耗。事实上,人工智能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其发展模式往往忽视原生态经济、农业可持续性以及传统价值观。人工智能并非一种中立或纯粹创新的技术,而是与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和政治权力结构紧密交织。
在关于人权的研讨会上,我们必须强调一个事实:加沙冲突中已密集应用了多种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许多来自硅谷的最新科技。AI已演变为战争武器和工具,被用于战场上的大数据计算与处理,并渗透至战争的各个环节。现阶段我们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工智能在战争中的使用是否可以被避免?或者,是否有可能探索出一种更公平、更透明的人工智能应用方式,从而推动人类以更繁荣、更公平的方式共同发展?
根据汪习根教授此前的介绍,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推出的DeepSeek人工智能系统具有独特优势。与其他企业不同,DeepSeek不仅拥有自主的大数据库,还坚持开源和免费策略,允许开发者自由使用其代码进行应用开发。因此,我认为DeepSeek的定位更具公平性,从经济学角度看也更为民主化,能够惠及更广泛的开发者群体。其开源特性显著降低了技术门槛,使开发者无需从零开始,即可基于现有架构构建自己的大数据服务。
在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进程中,中国始终秉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对杭州等中国城市的实地考察,我发现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正面临美国企业的抵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I技术对其既有的商业模式乃至军事应用构成了挑战,同时也在打破它们长期维持的市场垄断格局。
我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的发展有效缩短了中西方技术差距,打破了西方长期主导的垄断格局。在专业技术发展方面,中国特别强调技术研发与法律监管的同步推进,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框架。令人振奋的是,中国芯片产业已逐步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一进展不仅激励西班牙加强自主技术研发,也为欧洲各国提供了启示。在坚持全球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欧洲各国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携手推动面向全人类福祉的人工智能发展。
在当前全球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人工智能监管显得尤为重要。这与孔子“以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理念有所不同。如今的技术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各国都认识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必须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处于人类可控范围内,避免其超越人类设定的界限。
谢谢。
(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