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思想的本质及其与自然法的关系
瑞典“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
史蒂芬·布劳尔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各位学者、嘉宾,
最近美国和伊朗间的冲突再次凸显全球动荡局势,在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发展前景正面临严峻挑战。当下国际社会对不同价值观的包容度显著降低,这使得重新定义贸易规则和调整双边关系变得尤为迫切。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经济不稳定性加剧的现状下,一个被普遍忽视却又真实存在的高度投机性泡沫正在形成。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无论从政治还是其他层面,都面临着如何应对全球主要政治力量的挑战并表达自身立场的抉择。现实中的地缘政治正在消解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排斥对话与合作机制。尽管联合国已将6月10日确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这一决议由中国提出,但短短三天后的6月13日,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却持续升级。
先生们、女士们,在当今充满武装冲突的国际局势下,我们该如何保障基本人权?如何维护人类文明的发展?今天,我围绕人类思想的本质与自然法制建设的关系展开讨论,特别是在数字时代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的发展不仅涉及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更涵盖人类与自然、人类之间的多重关系。人类如何通过创新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欧洲人权发展的重要根基正是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其价值内涵远超发展本身。
托马斯·霍布斯的自然法理论深刻阐释了这一问题:人类必须通过自身发展来应对世界的混沌无序。自然演进有其内在规律,人类需要在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定位。这一理念与中国儒家“以和为贵”的思想高度契合,理应成为中西方平等对话的共同基础。然而,当前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却在双方之间制造了新的隔阂。技术本应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工具,而不应异化为阻碍发展的负面力量。
在数智化时代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保障人的基本权利、维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平衡至关重要。这要求我们特别关注数字技术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思考应当为他们创造怎样的发展环境、留下何种文明遗产。期待本次会议能就这些关键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
(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