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5日,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来自中国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0个国家的130余位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智库、媒体代表就中拉人权事业展开讨论,取得广泛共识。本届圆桌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共同主办。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时元皓摄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琰文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推进各项人权全面发展,推动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各方要秉持人权价值促进数智技术向善,坚持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促进全人类幸福,加强中拉人权合作研究,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人权反映了人类对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是人类尊严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中拉应以文明互鉴守护人权,以经验共享促进人权,以难题共解推进人权,以治理共进发展人权,共同推动彼此与世界人权事业发展。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图为开幕式现场。人民网记者 时元皓摄
圣保罗州立大学常务副校长塞萨尔·马丁斯表示,本届圆桌会在国际地缘政治动荡不安、民族冲突加剧的关键时刻及时召开,充分说明中拉已经为世界文明互鉴和经验交流树立了榜样,也向世界充分展现了无论各国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多么不同,只要是为了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就可以开展真诚合作。
中国驻圣保罗总领事余鹏表示,中方倡导共同安全,为实现人权创造更加安宁的国际环境;坚持发展优先战略,为实现人权提供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张促进文明互鉴,为实现人权提供更加丰富的路径选择;维护公平正义原则,坚决反对借人权问题干涉内政、遏制他国发展。
无国界人权组织主席胡安·莫拉加在主旨发言环节表示,中国在人权领域取得的进步及其在世界和平中所作的贡献为其他国家树立了典范。“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创造前所未有的合作条件及全新的合作网络,本次会议的召开正是以全新视角看待和捍卫人权的生动实践。
安第斯议会议长古斯塔沃·维拉表示,和平、合作与全球治理是人权的三大支柱。中国作出了和平发展的伟大承诺,并持续推动国际合作、捍卫多边主义,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发展和保障人权,“中拉团结合作的信念已经成为推动双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支柱”。
活动设置“数智时代的人权保障”“环境、气候与人权”“中拉对全球人权治理的贡献”三个平行分论坛,与会代表就人工智能与人权、数字工具与人权治理、人权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权发展经验、中拉人权治理合作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中国以自身实践不断为全球人权治理注入正能量,在数智技术加速发展、环境与气候治理关系人类命运的当下,中国与拉美各国应继续携手合作,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图为与会代表参与平行分论坛。人民网记者 时元皓摄
本届圆桌会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公共政策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共同承办。会上还发布了中、英、葡三语《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并宣布启动“中拉人权研究合作网络”,以期推动中拉人权交流合作机制化。
7月25日,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图为《中拉人权交流合作圣保罗共识》发布。人民网记者 时元皓摄
7月24日,圆桌会开幕前,主办方举行《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论述摘编》读者分享活动,80多位政学界代表出席活动。代表们一致认为,这部著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相关理念及实践提供了重要窗口,为促进全球人权事业的相互理解与协作拓展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