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2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图为埃塞政策研究所所长费卡度·采加在开幕式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2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超过200名来自中国和40余个非洲国家的人权领域官员、专家学者及有关社会组织、企业、智库、媒体代表等,围绕“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携手实现发展权”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埃塞政策研究所所长费卡度·采加在开幕式上致辞。费卡杜·采加指出,此次研讨会有助于推进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实现发展权。这不仅是一次政策对话,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平台,旨在塑造人权治理的未来,加强中非间合作。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所所长
费卡杜·采加
尊敬的各位嘉宾、学者、朋友们,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埃塞俄比亚!
我怀着无比荣幸和深切的责任感,欢迎各位出席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请允许我向今天远道而来的中国合作伙伴,以及来自非洲各地的与会者和同事们表示诚挚感谢。我还要衷心感谢主办方、各位学者和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与积极参与。正是大家的不懈努力,使本次研讨会成为推动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发展权的重要平台。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个政策对话的平台,更是塑造人权治理未来、加强中非合作的里程碑事件。
女士们、先生们,
2025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联合国成立80周年。联合国是全球人权话语的基石。同时,今年也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在万隆会议上,非洲和亚洲国家齐聚一堂,主张团结、平等、合作,反对殖民统治。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标志着非殖民化进程的推进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在新独立国家的鼓舞下,许多非洲国家在冷战背景下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从区域视角看,泛非主义和共同的反殖民斗争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团结与集体行动。
埃塞俄比亚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凭借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传统,埃塞俄比亚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积极推动了非洲的团结、区域稳定和经济合作。同时,埃塞俄比亚也增强了自身的文化与外交影响力,大力倡导非殖民化、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非洲大陆的团结。万隆会议还标志着非洲领导人与当时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首次正式接触,为双方建立在团结、经验共享和发展合作基础上的持久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中国与非洲之间拥有悠久的伙伴关系,这一关系奠基于反殖民主义的团结互助、相互尊重以及对正义的共同追求。我们的全面合作建立在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之上,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推动强劲的经济合作。与此同时,双方也积极开展增进相互理解的文化交流,并将和平视为人权发展的安全基石。这一愿景在2024年《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中再次得到重申。该共识明确承认发展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并确认双方共同致力于帮助数百万人摆脱贫困和不平等,将这一使命视为共同的道德与政治承诺。
尊敬的阁下们,
今年正值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55周年,这也是两国持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1970年建交以来,埃中关系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从传统外交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涵盖政治对话、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等多个领域。一系列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与人文交流机制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战略伙伴关系。埃塞俄比亚近期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彰显了其日益提升的地缘战略地位和国际协作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及多边合作平台,两国持续推动全球协作、南南团结,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本次周年纪念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回顾,更是对未来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展望与坚定承诺。
尊敬的阁下们,
“人类共同命运”的理念超越了国界、文化与制度的差异。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平、发展、人权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须依靠合作、对话与相互尊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平等、主权与尊严,倡导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充分体现了人权发展与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中非合作框架下,这一愿景具体体现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科技、气候行动等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这些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守护了人类的尊严、平等与公正。要构建合作的未来,需要持续对话、相互学习和协调行动。面对气候变化、贫困、流行病和冲突等全球挑战,中非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共同推动建设一个繁荣、和平、人权共享的世界。
今天的研讨会以“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携手实现发展权”为主题,可重点探讨如何实现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如何通过加强国际团结应对排斥、不平等和数字鸿沟问题,以及在数字时代如何在扩大权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中非双方可以依托长期伙伴关系和包容性发展的共同愿景,共同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
“一带一路”倡议为发展权的落实提供了重要支撑。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或港口的建设,还应致力于创造就业、推动技能与知识转移,并增强社区的参与感。国际团结与可持续发展为应对气候变化、疫情和地缘政治挑战提供了协同行动的重要机遇。减贫与人权保护则为双方交流经验、创新策略和促进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数字时代的人权议题背景下,我们双方可以借助合作拓展数字资源的获取渠道,促进包容性参与,并降低网络风险。以上共同努力正体现了本次研讨会所倡导的共享、可持续与公平的未来愿景。
发展权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诉求。1955年万隆会议为1986年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的出台奠定了基础,该《宣言》明确发展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埃塞俄比亚是少数将发展权明确写入宪法的国家之一,体现了其对包容与公平发展的坚定承诺。通过实施埃塞十年发展规划(2021—2030年),并在减贫、电力、道路、医疗及教育普及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切实进展,埃塞俄比亚进一步重申了对发展权的重视,展现出对包容性、公平性和以权利为基础的发展路径的坚持。这些努力不仅彰显了埃塞在追求快速发展过程中对公平与权利保障的注重,也反映了其在宪法原则和国际义务方面的履行。全球合作与伙伴关系,尤其是南南合作,对实现发展权具有重要意义。
女士们、先生们,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强调:在我们齐聚于非洲外交之都亚的斯亚贝巴之际,让我们共同重申承诺,致力于建设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权与发展密不可分,团结取代霸权,尊严通过合作得以维护。秉承万隆精神,顺应非盟《2063年议程》的愿景,并践行南南合作的原则,中国与非洲完全有能力在人权治理方面开辟新的路径。让我们共同思考、携手行动,努力使发展权不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未来。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