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领域唯一专业网站

罗良才:发展赋能人权 合作共绘未来

2025-09-15 08:45:38来源:中国人权研究会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发展赋能人权 合作共绘未来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罗良才

尊敬的各位嘉宾、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研讨会。首先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宝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埃塞俄比亚以独特的高原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见证了非洲大陆的辉煌与荣光。埃塞人民常说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个关于中非能源合作推动人权改善与发展进步的故事。

  我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

  一、发展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人权

  一方面,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权利,所有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小,都拥有追求发展的正当权利;另一方面,人权的实现离不开发展,必须依靠发展来保障。对此,中非人民有着高度共识。因为中非同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肩负着相似的发展任务,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平台。这正是“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促人权”的成功实践范本。

  二、深化中非能源合作,以发展赋人权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长期交往中,传统友谊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持续增强,能源合作也日益拓展。尤其是以中国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企业,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推动能源合作成为破解非洲发展困境的有效举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深度融入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将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的动能。中国能源企业积极参与非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水电站、油气管道、电力基础设施等等,助力非洲国家的能源可及性。同时在非洲多个国家建立起上下游一体化、技术先进、规模配套的现代石油供应体系,使非洲国家能够掌握价值链的主导权。

  二是以能源产业为抓手,创造规模化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中国能源企业积极推动人才本地化建设,仅油气合作就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同时,通过鲁班工坊项目实现技术设备的输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为非洲培养了一大批掌握现代工业技术的本土技工和管理人才。

  三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构建能源开发与民生改善的协同机制。持续加大在非洲国家的文化、教育、培训、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投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四是全力呵护非洲自然生态,实现生产体系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共荣。中国能源企业在合作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始终把绿色经济生产融入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减少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三、携手推进现代化,共同实现发展权

  实现现代化是中非人民追求发展、保障人权的共同愿望,也是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主题。能源合作作为“一带一路”与非洲发展议程对接的核心领域,必将成为推动双方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为此,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聚焦价值创造,携手推进开放共赢的现代化。我们知道非洲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总体的勘探开发利用程度还比较低,而中国在油气开发以及产业链构建上和非洲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通过油气全产业链的合作,可以助力非洲实现资源升值,推动非洲从资源出口向价值创造转型。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非洲已拥有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比如说自然风光是得天独厚的资源。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球领先,扩大中非绿色合作,将有助于非洲尽快实现能源绿色转型。

  三是着力民生改善,携手推进人民至上的现代化。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能源合作,持续改善民生,依托中非能源合作,推动能源产业链向民生关联领域延伸,将能源项目转化为产业孵化平台。

  女士们、先生们,

  中非能源合作是一段互利共赢的历程。中国能源企业通过“一带一路”项目,让能源合作成果惠及各地,造福人民。我们愿继续与非洲人民一道,以“一带一路”为纽带,以能源资源开发为载体,促进妇女人权发展,进一步保障人权。

  中国有个成语叫“孤木难支”,非洲谚语也说:“一根木头无法建起房屋。”中非关系正是如此——我们有高度的经济互补性、文化兼容性和发展目标一致性。让我们继续携手并肩,推动中非现代化进程同频共振,让合作之光如东非旭日般照耀共同发展的新征程。

  谢谢大家!

打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