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江西行活动参访团来到江西永修县,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官员、代表,同中国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走进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感受湿地保护成果。参访团一行还前往南昌县塔城湖陂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参观湖陂村新村民之家、福气小站、灵感书屋等新业态。

图为嘉宾考察鄱阳湖湿地和候鸟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网 焦梦/摄
嘉宾考察了全球环境基金(GEF)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了解鄱阳湖湿地保护与候鸟栖息地环境权保障。记者在考察中了解到,FAO(联合国粮农组织)-GEF(全球环境基金)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于2017年1月启动,2025年1月6日结束。项目助力构建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提升了环境权利保障,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为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表示,粮农组织一直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鄱阳湖是必须认真保护的自然资产。“我们很高兴通过全球环境基金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鄱阳湖的重要性,并在中国和国际上推广鄱阳湖生态治理经验。”他说。

图为鄱湖村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中国网 焦梦/摄
鄱湖村农村社区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江西湿地保护区体系示范项目的子项目,在永修县三角乡鄱湖村为28户居民建设的一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人工湿地采取土壤和砾石混合组成填料床,并在床体表面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水生植物,使生活污水经过物理、化学、微生物分解等共同作用,从而让氮、磷等营养物质被分解,既减少了农村生活污水向周边湿地排放,也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对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和候鸟栖息地具有重要作用,既提升了清洁和健康环境权的保障水平,也促进了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图为嘉宾考察南昌县塔城湖陂村乡村振兴示范区。中国网 焦梦/摄
记者在考察南昌县塔城湖陂村乡村振兴示范区时了解到,示范区通过实施以招引“新村民”、培育“新农人”、发展“新业态”为核心的“三新计划”,持续发展民宿露营、拓展研学、创意工坊、共享农业等乡村新业态,推动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升发展权和健康环境权的保障水平。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70万元,较2016年增长14倍,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南昌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据介绍,“人权行动看中国•2025”江西行活动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旨在深入了解江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江西实践,展示“乡村振兴、同心筑梦”的中国人权发展成就。考察团将深入南昌、九江、抚州、吉安、赣州等地,聚焦生态环保、乡村发展、产业创新、文化传承等议题。将走访南昌县湖陂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探寻发展权实现的基层路径;调研乐安流坑古村、吉州窑等历史文化遗址,感受文化权利的保护与传承;探访吉水稻渔产业园、泰和乌鸡养殖基地、寻乌脐橙产业等特色农业项目,了解科技赋能农业与促进经济权利的经验;还将参访高新技术企业,探讨科技创新对发展权的推动。
据悉,“人权行动看中国”系列活动已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此次江西行活动将通过实地调研与对话交流,多维呈现中国人权行动的内涵与活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