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4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权理论研讨会在吉林长春举办。五十余位专家学者、研究者、实务工作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实践”“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知识体系”“中国式现代化之人权文明新样态”等议题进行广泛交流。
与会期间,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教授作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对人权保障的双重要求》的发言,并接受中国人权网专访。
常健教授认为,现代化对人的发展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现代化下的人权保障规范相应地存在两个维度:一是以权利的方式确认在现代化的情境下人可以享受的自由和平等,二是以权利的方式保护人免受或少受现代化负面作用的伤害。然而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张力,不同国家选择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在人权保障两个维度之间的侧重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常健教授认为,尽管各国现代化在实现形式和进取道路上各有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却存在着大致相同的基本结构:在技术生产力方面,实现工业化规模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普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在知识生产和传承方面,以实验为基础的理性科学研究成为知识的主流形态;在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人民主权的政治制度;在社会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方面,人权保障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规范;在国际关系方面,出现全球化的交往趋势,并形成国际社会要求遵守的意识形态和国家间行为规范。
常健教授指出,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客观进程,对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具有促进作用,也具有抑制作用。一方面,它为个人自由和平等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它又对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些新的约束:精细的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在大规模高技术的工业化生产中,生产者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工具和手段;市场经济对人的消费欲望的刺激使人的物欲不断膨胀,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受到商业化的操纵和控制;人与人之间关系孤隔化导致人与人之间联系高度利益化;社会的两极分化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发展鸿沟;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争夺导致殖民主义掠夺和战争冲突,等等。
常健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对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以及对发展方式的约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具有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能好高骛远,不可操之过急,必须持续提升经济生产能力,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能任由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必须有助于促进所有人的共同发展。再次,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必须在提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第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必须维护人发展条件的代际可持续性。第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能通过侵略和掠夺其他国家来为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必须为人的发展提供和平合作的国际环境。
常健教授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人权发展提出了约束性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约束下,人不是仅仅作为现代化的工具,而且作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要关注低收入人口的权利保障,对特定群体权利予以特殊保护。要全面尊重和保障各项人权,全方位提升各项人权保障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权利需求。要在提升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水平的同时,加强对环境权利的保障,确保人权享有的代际公平。要与各国携手合作,共同维护全人类的和平权,同各国开展广泛的国际人权交流合作,建设性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石坚 采拍/张馨 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