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9日下午,远集坊第七十一期活动特别邀请到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人权法律研究院院长汪习根,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和女童歧视问题工作组专家陆海娜等三位人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中美之间的发展权之争,探讨中国在积极推进本国人权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对发展权保障作出的贡献。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致欢迎词,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蒋建国主持本期活动。中国人权网将逐篇分享三位专家学者的演讲实录。
陆海娜:发展权的性别平等维度
陆海娜首先谈到,妇女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且承担了人类再生产的重要职能,如果妇女不能平等享有发展权的话,发展权的实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性别平等是发展权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发展权的重要方面。实现发展权的过程一定是包含了推动性别平等的过程。联合国也一直在推动性别主流化,即在推动立法、政策以及各项行动中都考虑性别影响,促进性别平等。在涉及每个个体和全人类发展权议题上,性别平等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通过介绍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妇女和女童工作组2024年发布的全球性别平等的倒退和性别歧视反弹现象的报告,陆海娜对全球性别平等状况进行了介绍。她说,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性别平等状况有进步,但是存在严重的倒退和性别歧视的反弹现象,而且未来也面临不少的挑战。总体来看,全球距离实现性别平等仍然有巨大差距。政治和公共生活参与方面,女性的参与度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和男性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同时,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攻击、骚扰和暴力。在经济和就业方面,妇女和女童在世界贫困人口所占比例高于男性,妇女失业率高于男性。在家庭和文化生活方面,性别偏见和陈规旧俗依旧存在、家庭暴力也仍然非常普遍。另外,全球性危机的叠加效应,比如武装冲突对女性的伤害远远超过男性,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对女性的影响也远远大于男性,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低收入地区的女性更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陆海娜认为,以上这些倒退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立法、执法的缺陷,尤其某些国家和地区的保守势力,取消已有的女性权益保障政策或者制定新的法律来限制女性基本权利。还有传统性别观念、根深蒂固的父权文化、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脆弱地位等诸多原因导致了性别平等倒退现象在近些年来愈演愈烈。因此,从世界范围看,目前女性地位已经足够高的说法是一种错觉或者是一种认知偏差。
我国坚持将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把保障妇女发展权放在突出位置。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等方式,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全面发展。她说,总体来看,我国妇女社会地位在显著提高,但仍然存在问题和挑战,例如传统性别观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妇女生活的方方面面,就业歧视、家庭暴力仍然存在,当事人寻求救济仍然存在困难等。可以采取积极态度把这些挑战作为改变的动力和机会,例如积极推动性别平等就业和培训,减少性别刻板印象;发展性别回应型的照料经济,让照料价值得到回报;促进性别平等的数字经济,支持更多妇女进入数字科技领域,积极探索应对数字化带来的网络性别暴力的创新措施,展现中国的良好实践。对于美国未来几年在性别平等问题上可能的保守主义转向,中国也可以此为契机,积极参与在国际层面推进性别平等和妇女权利进程,在促进全球女性的发展权问题上提供中国方案。